NEWS新闻中心

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2025-09-26 10:15:0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场上,十几名身着白色击剑服、头戴护面罩的孩子正手持花剑,在剑道上灵活移动,脚步节奏明快,剑尖轻点,每一次进攻与防守都伴随着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和孩子们专注的呼吸声,场边,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静静站立,目光中透着欣慰,她刚刚结束了一场针对青少年击剑训练的指导会议,话题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如何让孩子们在疫情后重新享受击剑运动的纯粹快乐。

“击剑不仅仅是一项竞技运动,它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它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决策力和抗压能力——而这些,正是当下孩子们最需要的。”王钰在接受专访时说道,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北京市的青少年击剑活动正逐步恢复活力,作为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击剑运动在青少年群体的普及与发展,她强调,后疫情时代体育教育的重点不应局限于竞技成绩,而应更关注运动带来的心理健康与成长体验。

重回剑道:从恢复训练到心灵疗愈

2023年至2024年间,北京市击剑协会逐步恢复了全市范围内的青少年击剑赛事和训练活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已有超过60家击剑俱乐部开放青少年课程,注册青少年击剑学员人数较2022年增长了30%以上,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体育育人功能的重新认识。

王钰指出,疫情期间长时间的居家学习使得许多孩子面临身体素质下降、社交能力弱化等问题,而击剑运动特有的互动性和挑战性,恰好为孩子们提供了释放压力、重建信心的平台。“我们看到,许多孩子第一次重回剑道时,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兴奋,那不是对胜负的执着,而是对运动本身纯粹的热爱。”

16岁的学员张明阳分享了他的经历:“疫情期间我只能在家对着镜子练习步伐,回到俱乐部后,第一次与真实对手交锋时,那种紧张与喜悦交织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击剑让我找回了与同伴共同努力的快乐。”

专业化与趣味性并重的训练创新

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北京市击剑协会在王钰的推动下,推出了一系列创新项目,2024年初启动的“少年剑客成长计划”融合了基础技能训练、战术思维开发和心理素质培养,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战场景,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传统的击剑训练往往强调重复性技术练习,但我们更注重让孩子理解每招每式背后的逻辑。”王钰解释道,“我们会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孩子们自己分析比赛视频,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决策能力,这种训练方式不仅提升了技术水平,更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思考。” 的调整也反映了击剑教育理念的转变,协会教练团队开发了分级课程体系,根据年龄和技术水平设置差异化的训练目标,对于低龄初学者,课程以基础动作和协调性训练为主,通过障碍游戏、反应速度挑战等活动培养兴趣;对于进阶学员,则引入竞技战术分析和心理调适训练。

赛事体系改革:从竞争到共享

在赛事组织方面,协会也进行了大胆改革,2024年北京市青少年击剑联赛取消了以往单一排名制度,引入了技术评分、进步幅度和体育精神等多维度评价体系,比赛环节还增设了“双人协作挑战赛”,要求选手与随机分配的搭档共同完成任务,强调团队合作而非个人竞争。

“我们希望通过赛事传达这样的理念:击剑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击败对手,而在于超越自我。”王钰表示,“每次比赛后,我们都会组织交流环节,让小选手们分享训练心得和比赛体验,这些互动往往比比赛本身更令人感动。”

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这一改革得到了家长和教练的广泛认可,海淀区某击剑俱乐部教练李静认为:“新的赛事体系减轻了孩子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更专注于技术提升和享受过程,我观察到孩子们的笑容明显多了,训练积极性也更高了。”

科技赋能击剑教育

随着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北京市击剑协会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训练手段,2025年初,协会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智能击剑训练平台”,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采集学员的动作数据,提供个性化训练建议。

王钰演示了该系统的使用:学员完成一组动作后,系统立即生成三维运动轨迹分析报告,精确指出动作偏差和改进方向。“科技不是要取代传统训练,而是为了让教学更加精准高效,对于成长在数字时代的孩子们来说,这种即时反馈的方式也更具吸引力。”

协会还推出了线上教学平台,提供专业课程视频和远程指导服务,方便偏远地区的孩子接触击剑运动,2024年,通过线上平台参与击剑体验课程的学员超过5000人,其中近1000人后续报名了线下课程。

击剑与教育融合的未来展望

谈及击剑运动未来的发展方向,王钰强调了体教融合的重要性。“2025年,我们将与北京市教委深化合作,推动击剑进入更多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和课后服务项目,我们正在开发击剑与文化课程结合的特色项目,如‘击剑中的物理学’、‘击剑历史与欧洲文化’等跨学科课程,让击剑成为综合素质教育的载体。”

心理学专家刘教授肯定了这种方向:“击剑运动要求参与者快速分析对手意图、做出决策并承担后果,这一过程能够有效促进青少年前额叶皮层发育,提升认知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将击剑与教育相结合,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在王钰的愿景中,未来的击剑训练馆不仅是技术传授的场所,更是培养未来领袖的摇篮。“我们最终目的不是培养冠军选手,而是通过击剑这把‘剑’,帮助孩子斩断成长路上的障碍,收获自信、尊重和快乐,当看到孩子们在剑道上绽放笑容时,我们知道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夕阳西下,训练场的灯光渐渐亮起,又一组小剑客走上剑道,相互行礼后摆出准备姿势,他们的眼中没有畏惧,只有专注与期待,剑尖轻触的瞬间,运动带来的纯粹快乐再次在剑道上流淌——这正是王钰和所有击剑教育工作者最希望看到的景象。

搜索